北斗、中关村牵手博瑞空间,将倾力打造出什么样的“北斗无人机”?

来源:今日头条    2016-04-11 22:22   

近几年来,北斗逐步放开民用市场步伐,推进其商业化变革。而从上世纪70年代的国家战略至今,北斗一直是保障国家安全、抢占太空资源、提升国际地位的军事型科技机构。


国家战略机构联合博瑞空间,意欲拓进无人机市场?


今日的无人机市场,硬件成本不断降低,概念层出不穷。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概念落地,从“样机”到“量产”尚无坦途。


如:无人机如何更灵活地应对复杂地形?

如何在山区、海岛保证链路不中断?

在执行测绘、管道、电路线路巡检任务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导航精度?


尽管导航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但就无人机飞行的定位精度、机动性能、可靠性、指挥协调性等层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现在都将变成可落地的产品性能。


藉由博瑞空间的“智脑+双目”技术,无人机可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决策;为使用者提供强大的目标识别追踪、自动避障、夜视增强、三维实时重建等功能。而这些性能的提升,再一次意味着无人机终端用户的硬件原始性能,已不是唯一选择标准。因为部分重要的任务已经在其他地方被完成了。比如,设备的“大脑”。这或许将改变人们选购无人机的判评标准。


此外,北斗导航、中关村创投和博瑞空间三方,将共同致力于无人机安全智能系统的战略研究。通过北斗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同时匹配先进的视觉处理技术、强大的运算能力——在无人机应用领域内,北斗将不再只为用户提供单一的导航功能,而是严谨的、科学的、细致的一套系统服务。这一全新的战略研究,将获得来自北斗、中关村创投巨大的财力和资源支持。


“北斗的民用化市场战略会非常接地气,适用于无人机使用者的切实需求。这些需求来自北斗多年来的服务伙伴。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做调研,并计划针对不同行业展开实地测试。这些领域涵盖了航海、航空、城市交通、安防、金融、能源等各行各业。目前,新的标准化的服务和资源正在探讨中。“三方合作的负责人透露。


巨头联袂的“北斗+”无人机,有何不同?


“北斗+”是三方本次战略洽谈中提出的全新目标:依托强大的空中智能机器人平台,并根据不用行业领域的应用有所细分;在可控的成本内,可大幅提升无人机的使用性能。主要包括5个层面:


精准的实时导航


基于博瑞空间智能双目视觉处理技术,无人机平台可无惧恶劣环境,在6、7级风中稳定飞行,实时采集数据信息,完善数字化地图库;并提供夜间正常作业保障、三维视觉重建等;可更精确地提供无人机的实时位置、机动方向等信息。


智能的稳定导航


在复杂地形环境、或远视距操作时,北斗双向通行功能可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无人机的可靠测控;此外,博瑞空间智能无人机拥有智能感知和自动高稳定导航系统,在强电磁干扰和GPS失效的情况下,可通过其他手段获得有效导航信息。


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北斗+”空中机器人平台具有平稳、强大的载荷输出,可挂载多类特种装备;如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可快速抵达、快速展开、快速执行任务。而如果机体自身出现意外,专用的北斗指令会让无人机在出现故障后发回位置信息,便于搜救;其终端在公安、消防领域优势突出。


增强地面站与无人机的信息交流能力


无人机地面站可通过北斗卫星向无人机发送遥控指令。在超出测控范围时,北斗仍可作为备用测控通信技术手段持续向无人机发送指令。此外,新的无人机平台将按照军品设计思路,重新设计开源系统,采用双余度备份,一方面提高无人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使无人机的机动范围得到明显扩展。


有效降低成本


北斗加入无人机系统平台后,可降低对建立GPS差分系统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在博瑞空间自主研发技术之上,可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大幅压缩研发投入;在相同的价格范围内,提供更强大的使用性能、更精准的工业领域应用。


一直以来,北斗围绕的是卫星定位。这是一个专业的、精深的研发领域。但与其他新科技相互支持,可以让北斗的价值更上一层楼。


在谈及缘何选择博瑞空间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时候,北斗和中关村创投的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北京博瑞空间拥有近5年的无人机军方研发背景,曾多次参与国内、外军用和海域遥感用无人机的相关技术研发。从硬件上来说,他们的军工品质可以保证精密的硬件出品;从软件上来说,其CEO本身曾就职国际顶尖的视觉芯片科技公司英伟达,且是NVIDIA全球15位之一、唯一的华人CUDA Fellow(即NVIDIA认证的CUDA和GPU运算领域科技带头人),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领域有着资深的经验。我们十分珍视这次合作,我们也确信博瑞空间有实力保障与北斗相关的一系列技术升级的实现”!